医学奖介绍

“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是由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与深圳市中源协和生物治疗公益基金会共同设立,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承办的国内生命医学领域最重量级权威大奖,旨在奖励在生命医学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国内外杰出科学家、学者及有潜力的创新人才,为促进生命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贡献力量。

了解更多

评审委员会专家

委员会主席:徐冠华

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原国家科技部部长。遥感应用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荣誉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曾任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1979年- 1981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从事遥感数字图象处理研究。曾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所所长,研究员。1992年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2月,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1994年8月至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5年,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1996年6月,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地学部主任。1998年,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2001年2月至2007年4月,任科学技术部部长。

董尔丹

董尔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研究员。担任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副主编,Chinese Medical Journal副主编,医学科学报副主编,中华高血压杂志副主编以及其他10余家杂志副主编或编委。《血管生物学》(第2版)主编(本书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10000个科学难题(医学卷)》副主编。任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华夏医学科技奖理事会指导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葛均波

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脏病学专家,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维

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职)、常委。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1997年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副主任、主任。1998-2002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2002-2008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2008-2013年任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主持工作)、司长,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主任,“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何为无

何为无 北京傲锐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Emerging Technology Partners, L.L.C.投资公司创始人和首席合伙人,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hinese Bio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CBA))董事会成员。美国马里兰大学Robert H. Smith商学院资深教授 (Senior Fellow),美国马里兰大学生命科学院董事会成员。

李德福

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担任永泰红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部分下属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永泰红磡养老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部分下属企业董事长,中国银宏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常务理事。

刘以训

刘以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殖生物学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0多年来一直从事生殖生物学研究。在80年代初他首先发现GnRH对子宫有直接作用。近年来提出颗粒细胞(GC)产生的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及膜细胞(TC)表达的抑制因子(PAI-1)对调控卵泡破裂起重要作用的新见解。GC与TC在有关激素刺激下,协调tPA与PAI-1基因表达而诱发排卵,同时首次发现GC合成的孕酮可被TC利用合成雄激素,GC和TC的相互作用是卵巢合成雌激素的前提并利用这个系统进一步扩展研究了精子发生、黄体萎缩和分娩等生理过程的作用,取得了重要成果。

强伯勤

强伯勤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学研究员 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62 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至今一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工作,现任生化学系主任,兼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中心主任及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八六三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专家。

饶子和

饶子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现任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常委。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理事会执行理事、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第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主任。国家“973”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蛋白质计划”的召集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石远凯

石远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现任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国家药品(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会长等职务。

王红阳

王红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信号转导实验室主任。肿瘤分子生物学与医学科学家。1992年毕业于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信号转导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主任,曾任中国生化学会副理事长。

王陇德

王陇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陇德院士现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会长、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控制技术和策略专家组成员、UNAIDS亚太地区艾滋病控制和发展领导论坛指导委员、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组”首席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首席专家等职。曾任甘肃省卫生厅副处长、副厅长和厅长,国家卫生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王小凡

王小凡 癌症生物学家,杜克大学Donald and Elizabeth Cooke终身讲席教授,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主席。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并在当年举办的首届“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赴美留学。1986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之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在杜克大学开始他的独立学术生涯,现任杜克大学Donald and Elizabeth Cooke终身讲席教授。

徐安龙

徐安龙,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徐安龙教授长期从事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的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973项目、863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国家工程中心项目以及欧盟第六框架项目。

曾益新

曾益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院院长 1997年2月,被聘为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肿瘤研究所长;1997年10月,任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及肿瘤医院院长;2006年,任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0年8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2011年8月,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2016年1月,任北京医院院长。

张先恩

张先恩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所,研究员 1982年获湖北大学学士学位(生物学),以后分别在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和中科院微生物所获硕士学位(微生物学,1985)和博士学位(生物化学,1995)。1993年起任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和科学通报等学术刊物编委。从事生命科学与分析科学交叉研究,涉及:分析病原微生物学、生物传感、细胞分子影像、纳米生物学等。曾担任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司长,从事国家基础研究的宏观管理,发表或主编“我国基础研究繁荣发展30年”、“新李约瑟命题”、《国际科技奖励概况》、《科技创新与强国之路》等著述。

赵继宗

赵继宗,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神经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主任,国家神经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神经外科联盟执委,Dandy 神经外科学会中国主委。获得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3项,北京市和中华医学科技1等奖2项。2012 年获得Dandy神经外科学会奖章。

往 届 回 顾